查令十字街 84 号

制定计划,接受变化 | 2021阅读总结

今年遗憾的是,读起来印象深刻的书很少。挑挑拣拣了8本,希望新年阅读愉快。

1、《审查官日记》[葡] 安东尼奥·洛博·安图内斯

把你的沉默停泊在酒杯的小港湾里。

奇妙愉悦的阅读体验,这是一本由连词「而」字开头以代词「我」结束的小说。 起先在微信读书开始看,常常在莫名其妙的地方换行,明明是一整段文本却生生被一行字切断,句号的缺失, 我以为是电子书格式不兼容造成的排版错行,于是跑去图书馆借纸质书来看,发现这正是作者特有的富有感染力的表达方法。前者是为了贴合.意识的出现时机,人类处理信息是多线并存交叉的,比如在「看见」蜘蛛的一瞬间你感受到恐惧、眼睛描绘出蜘蛛的外观、闻到腐败树木的味道、听到木质大门吱呀打开的声音,这些感受是在同一时间发生的。而后者句号的缺失,则是流动的思想,它不断地浮出水面不断地消失,不会停止也没有终点。难怪他会在序言《阅读我的处方》里写到「在我看来,只有一种方法能够接近我写作的长篇小说,那就是以患病的方式『沾染』这些书。」

2、《约翰克里斯朵夫》[法] 罗曼·罗兰

克利斯朵夫不再计算那些飞逝的年月。生命一点一滴地过去了。但他的生命是在别处。它没有历史,只有它创造的作品。音乐的灵泉滔滔不尽地歌唱着,充塞了灵魂,使它再也感觉不到外界的喧扰。

约翰克里斯朵夫一生的故事。我最喜欢克里斯朵少年时期:活泼新鲜,对学习和事物的热情劲儿十足。作者的心性描写细致入微,那种孩童般天塌了似的挣扎、不甘和羞愧无比真实;青年时代的克里斯朵夫认为自己以往写就的乐谱空洞粗鄙光有热情,是下品,对各大音乐家也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批评这个,批评那个。逐渐形成了自己对音乐的(部分)认识,从「临摹演奏」到「有自我意识的批判」。这就是青年的我们,自以为意见满满,眼光独到,看什么都得说上两句。因为懂了一点,却懂得不多。 另外按章节来划分的话,最喜欢第九章,克里斯朵夫与阿娜的情感纠葛,源源不断的灵感以及试图突破原有的艺术逻辑,新的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蓄势待发,真是让人期待呢。

3、《族长的秋天》 [哥伦比亚] 加西亚·马尔克斯

他在自己的荣光中如此孤独,孤独得连一个敌人都没有剩下。

「排山倒海的句式」形容超级恰当,信息密集辞藻瑰丽的长句读起来总让人顿几顿。不安的孤独的将军,每晚每晚入睡前巡视着整栋建筑,整个流程从八点持续至十一点。给牛棚里的牛添上饲料,为鸟儿盖上笼布。检查窗户的插销、办公室、公共活动区、门窗以及油灯,还要确认人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如哨兵在岗位上,麻风病人躺在玫瑰丛里,瘫痪者靠在台阶上,最后才回到寝室安稳睡去。

4、《卡片笔记写作法 : 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 [德] 申克·阿伦斯

卡片盒帮助我们建立有意义的联系,因为我们只有理解了才能记住。

最早接触卡片+写作的概念是从纳博科夫那里听来的,注重灵感记录和串联。这本书将该概念更细化了,细致到一步一步教你如何实践,如何记录?为什么做笔记时自我提炼总结而不是划线或摘录?如何才能记住想要记住的内容?

5、《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 [美] Daniel T. Willingham

我们只能记住我们所思考的。

不喜欢上学当然是因为学校里死记硬背的知识枯燥单调,让我们感到无聊。那么学生如何才能更好的吸收知识,老师应该寻找哪种科学的方式传授知识呢?①记忆是思考的残留物:学生思考什么就会记住什么。②事实性记忆可以增强记忆,对于记忆来说,懂得多的人学到更多。如果你对某方面了解的更多,你就越能刚好的理解这方面的新知识。我们对有意义的事情记得更牢。③不断重复重要概念。④将学到的知识赋予意义,而不是死记硬背,无脑灌输。⑤持续地练习可以防止遗忘。

6、《牛津大学哲学通识课:政治哲学》[英] 乔纳森·沃尔夫

如何分配财产、权力、权利和自由。

回到了几年前学习公正课的时光,各大哲学家神仙打架,见地独到,观点毒辣太太太有意思了。作者呈现的是一张航海图,每个小岛都住着哲学家,有点「天真」且大男子主义的卢梭,尖锐指出「税收是奴役」的诺奇克,为「多数人的暴政」情况担忧的穆勒,严谨的罗尔斯等。读者从一个小岛跳转到另一个小岛,完成一趟思想冒险。遗憾的是女性权利、性取向、弱势群体、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性发展的讨论篇幅较少。

7、《哲学是做出来的 : 初学者哲学技术指南》[美] 杰伊·F. 罗森伯格 没想到豆瓣标记人数居然这么少,这本书真的写的超级棒,提前预定年度十佳。本书解决了我长久以来两个小疑问:哲学是如何论证的?怎样反驳那些“看起来不对但找不到切入点”的结论?论证主要依赖形式和内容,通过推理将两者连接。内容相对较容易,用类比、思想实验等方式可推倒反驳,但“形式”尤其容易出现枯燥琐碎或不知所谓的逻辑诡辩,也就是我们需要找到的切入点(是最难的一章,需要挠破脑袋反复思考)。正如作者反复强调的:我能教的就这么多,重要的是多多练习和实践!在此之前还要大量阅读,了解前人的观点,观点形成的原因,论证推理过程以及自身对这些观点的理解和批评。

8、 《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英]齐格蒙特·鲍曼

重新定义贫穷即犯罪

什么是新穷人?对资本主义来讲是不消费的人,而非失业者。在前期,资本需要大量劳动力,穷人指的是不工作领低保的群体。由于高新科技普及和资本全球化,企业已经不需要更多的劳动力了,于是从工业社会转向消费社会。在消费世界里无法做出贡献,也就是不消费的群体被污名为「新穷人」。工业社会鼓吹「不工作就是罪恶」「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可耻」,消费社会文化鼓励大家以消费换取身份认同,让我想起《动物农庄》里,我们就是那群在流水线上一腔热血贡献自己青春的猪。

【大可不必】

《景观社会》:是拿起八百次放下八百次的书,是一本比甲方还要令人头疼的书,读起来非常费劲,只能说我们俩之间的缘分还未到。

希望2022年可以读更多更深,我很容易因为朋友/推荐A书后,延伸到B领域读C书,接着因为喜欢C书作者去读相关的书籍,最后偏差逐渐放大,仿佛踏上一条小径岔路,却忘了我原本要走的那条。这样很好,但我希望可以走完既定的路再说。粗略按照领域和作家做了一些计划。希望能做到每月回顾,每月总结,跟踪自己,不要偏的太远。

#日常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