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令十字街 84 号

一个月内翻阅 30 本书(上)

最近开启乱读书计划,没有阅读线索,东读一本,西读一本。有种暴发户式、报复性读书的快感,我也不清楚这种病症从何而来,也许是铺天盖地的糟糕的疫情新闻,也许是突然闲下来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也许是想跳出读书偏好的舒适圈,看看平常我不会读的类型,也许是百无聊赖突发灵感将自己作为一种文本容器的实验。总之,实验就这么开始了。

规则如下:

  1. 有的不一定全看完,只翻阅自己感兴趣的章节,是一种随心所欲、各取所需式阅读。
  2. 纸质书、iPad和kindle都读 ,长时间盯着iPad看会头昏脑涨,对视力不好,所以边吞花青素胶囊边看,试图将视力找补回来。说到这里,每天还是得下楼转悠转悠,看看窗外茂密葱郁的树木,保护视力很重要。
  3. 尽量读非虚构类的书,如社会学、哲学、纪实、历史、政治等。

01 首先,我完成了马尔克斯主题阅读的最后一本《苦妓回忆录》,这是马尔克斯生前的最后一本小说。很苦,也很美,像夏日里一杯柠檬茶,因处理不当酸甜味道里充斥着苦楚。书名非常奇怪,我原以为是一名衰老妓女的回忆录,字里行间被金钱、暴力、甜蜜、欺骗、远方和爱情而填满。不是的,故事的讲述者是一名写专栏的老作家,迈入九十岁的那天晚上他打电话联系老鸨要求一名未成年的处女伴他左右,以便重新找回青春体验,消除衰老和岁月的痕迹。中老年男人和少女的情欲和爱恋故事其实有很多,纳博科夫的《洛丽塔》,川端康成的《睡美人》、谷崎润一郎的《痴人之爱》等,伦理道德层面来讲,都是不伦之恋,混乱情欲,但剥离道德层面来看,从美学角度来讲,它们写得都很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美感,已经青春不再的男人们无法抵抗少女轻盈的体态,青春洋溢的气味,诱人细腻的胴体,无法抵抗年轻的诱惑。

老马每一本书的主题都离不开孤独,等待退休金和荣耀和上校,风流一世晚年无人陪伴的作家,纠缠近半个世纪的爱情的双方。

在《爱情与其他魔鬼》里,谈及给玛利亚治病,有一段描写了医生们是如何绞尽脑汁、甚至剑走偏锋地使用民间偏方的。「一位年轻的萨拉曼卡医生把西埃尔瓦.玛丽亚的愈合的伤口割开,敷上一贴糊剂,好把长期积存的脓吸出来。另一位医生为此目的在她的背上放了几只医蛭。一位放血的医生用她自己的尿给她洗了伤疤,另一位医生则让她喝她自己的尿。,两个星期后,她每天忍受两次青草浴和两次软化剂灌肠,用天然锑药水和其他致命的迷魂汤把她推到了濒死的边缘。」

读完不得不联想到《父亲的病》——鲁迅笔下庸医误人的故事,于是我找来一些疾病相关的书籍。《打开一颗心》是一位心外科医生手术台前的生死故事,韦斯塔比从观察尸体解剖开始学习,慢慢走上手术台为受尽折磨的病人带来希望。

《众病之王》是一本癌症历史,讲述了医生、病人与乳腺癌、白血病、霍奇金病、睾丸癌等病症对抗的故事。在这两本书里一方面我看到孜孜不倦的医生如何埋头研究、在无人踏足的领域里边摸石头过河,他们犯下的小小错误就能轻而易举地增加患者的疼痛、夺走病人的生命。另一方面对病症的积累,也多亏了那些患者,他们身体力行地相信医生,为当代科学家们提供实验样本,忍受折磨,在彷徨中度日。

另外一本不足 300 页的小册子《癌症 : 牛津通识读本》谈到的观点还蛮有意思「如果我们继续考察国民收入对癌症的影响,就会看到另一个有趣的结果。随着财富的增加,患癌的风险也在增加。这部分归因于预期寿命延长的影响——如果你没有饿死或是年纪轻轻便死于感染,就有大得多的机会能活到相对较大的年纪,患上癌症。」我也疑惑过,古代的人似乎没有这么多病?当然原因有很多,比如没有发现,或疾病迷信化,认为精神病是魔怔了。还可以加上「寿命延长」这一答案。

《牛津通识读本》是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套系列丛书,每本书都对一个特定主题进行简介而精炼的介绍。几乎所有读本由该领域工人的专家撰写,总共有 153 册,可以称之为领域的入门书,有时间也要读一读该系列其他书。

02 近两周常在豆瓣榜单上看到《置身事内》,第一印象封面很漂亮,白底红字的书名占了五分之三,剩下的五分之二则是俯瞰的城市面貌,覆盖着红、黄、蓝的透明色块。一看到世纪文景出版社,立刻下载了电子版。世纪文景是我很喜欢的出版社,出版方向以社科类图书为主,文学方面则主要引进海外作品,读过的我都很喜欢,比如《邻人之爱》、《斯通纳》、《大国统一》、《知晓我姓名》等等。

回到《置身之内》,该书从经济学角度切入,讲述近 20 年中国经济的发展。从这里我才算粗浅认识到中央与政府的关系,政府与党的职责划分。粗粗读到一半后觉得真是一本好书,于是买了纸质版打算细致读一遍。

《水浒传》读了一半,异常血腥暴力。每个人物都血气方刚、似乎有使不完的力气和豪迈,一言不合拔刀打人是常见片段,喝不醉的酒量,每到客栈,一定得叫上几斤牛肉和几斤酒。

第四回里,鲁达打量良家女子的描写是这样的「金钗斜插,掩映乌云;翠袖巧裁,轻笼瑞雪。樱桃口浅晕微红,春笋手半舒嫩玉。纤腰袅娜,绿罗裙微露金莲;素体轻盈,红绣袄偏宜玉体。脸堆三月娇花,眉扫初春嫩柳。香肌扑簌瑶台月,翠鬓笼松楚岫云。」从顺序看出鲁达的眼光所到之处——上下打量。从头发的发簪,到衣服袖子,再到嘴唇,手,接着才是腰,裙子金链足,最后又回到脸上。

03 桌上最显眼的是曹德旺的《心若菩提》,一直想读,在书店里看到修订版就买回来,想想我上次在书店买书是几个月前的事情了。看过《美国工厂》就不会忘记曹德旺,胖胖的中年男人,从面相学来讲,曹德旺的鼻头和下巴圆润有肉,是富贵相。看的过程中我不断想起另一位老辈的企业家——褚时健。曹德旺和褚时健的经历有点相似,或者说老一代企业家的经历大多相似。他们出身不高,但脑子聪明,曹德旺做炊事员时,就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合理的解决问题。褚时健也是,从小做酒卖酒,他可以做到睡觉但又能保证酒曲不会糊掉,就是靠吃苦和多思考获得的成功。字里行间都是非常朴实的价值观。

翻完几本厚厚的书,得看点儿简短的。韩炳哲在《在群中》里说「如今随处肆虐的网络暴力表明,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互相尊重的社会里。尊重需要距离」、「鉴于网络暴力,人们不得不对「统治权」这个概念重新加以定义......统治者是能够制造绝对的寂静、能够清除每一个噪音、能够顷刻让所有人沉默的人」。

联想到最近狂热的封号和删帖,统治者具有最强大的力量就是消灭。消灭声音,消灭不和谐,消灭不同。加上审查机制的机器学习能力越来越强,甚至不用下达政策,机器本身就可以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关键词、根据某一消息的发布频率和片段来判断是否需要被删除,速度之快,能力之强,朋友圈里的《四月之声》就是最佳证明。(我猜的,因为速度实在太快了,很难想象是人工处理。)

最后韩炳哲尖锐地之处谷歌数据眼镜的可怕之处「数据眼镜创造了我们永远陌生人拍摄的可能性。戴上了这种数据眼镜,实际上每个人都随身携带了一部监控摄像机。是的,数据眼镜把人眼本身变成了一个监控镜头。观看和监控完全同步。每个人都在监控,每个人都被监控。每个人都是“老大哥”,每个人又同时都是因犯。这就是数字所成就的边沁全景监狱的完美结局。」

刚好朋友推荐了一本特别贴合当下境况的书《麻风病人与巨变中国》,有好几个段落让我有种隔空穿越的感觉,「我訪問過的麻風醫生都同意,從事麻風防治並不是最沉重的生命代價,汙名與歧視才是」、「塊土地上的人,國家向來幫不了他;國家反而常是痛苦的來源,卻也是個人認同之根本。」这些话用来形容此时此刻也不违和。几十年前与现在状态惊人的相似,对病患身份的污名化,疾病事件采用军事化宣传​原来不是当今才发明,已经是沉淀下来的方法论。采用哪方医疗技术不是靠效果而是靠政治风向决定。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被翻来覆去,疾病不单单关乎公共卫生,更是​权利和政治的交织。

04 两本关于谈判的书:《掌握谈话》和《哈佛谈判术》。前者我有专门写过读后感啦,后者提到「面对谈判力量弱的时候如何应对」第一个策略是联合劣势联盟,众人拾柴火焰高,将筹码归拢在一起撼动对方的强硬条件。

影视剧《硅谷》里有一个现成的例子,主人理查德的产品好不容易进入了App 排行榜 Top100,突然收到一份律师函说自己的产品面临侵权诉讼,要么给钱,要么法庭上见。原来这是碰瓷律师的专用套路,他给每一位进入Top100的App公司发律师函,期望他们付出一点钱来平息没完没了的诉讼。毕竟小公司没有精力、时间和强大的法务部。理查德用了这个策略,与其他小公司联盟,希望众筹费用打官司吓退碰瓷律师。结果出乎意料,小公司们私下主动与碰瓷律师沟通,条件是减少自己要出的费用,将理查德置于不利之地——他要付出更大的代价,也就是相比之前20倍的费用才能让碰瓷律师满意。

05 《女孩们的地下战争》是一本关于女性之间隐蔽的攻击方式,送给母亲和老师们应该很不错。「女孩通过背后说闲话、排斥、谣言、辱骂以及操控来引发受害者的心理痛苦。与通常欺负泛泛之交或陌生人的男孩不同,女孩攻击的对象往往来自亲密的朋友圈,这令攻击行为更难被识别,受害者的痛苦也会随之加剧」。

造成这种问题的根本是我们对女孩的教育方式出现问题,不同于男孩,从小被教导勇敢,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女孩从小被教导如何讨人喜欢。大家不喜欢充满「自信」的女孩,她们会被说成太有攻击力,太容易被人讨厌,所以女孩们压制真实的自己,通过伪装、欺骗换取长辈们的同情与认可,对待攻击对象则毫无底线,阴险狡诈。当然不是说所有女孩都是这样,但这种现象的确存在,也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在这个世界中,社会分工更是鼓励女孩将关系和关爱摆在首要位置。对孤独和关系损失的恐惧为女孩面对冲突时的处理方法蒙上了一层阴影,驱使她们远离正面冲突。」

特地选了一个明媚晴朗的上午开始读《N 号房的秘密》,以为这样可以减轻内容对我的冲击,但是太难了,我一拿起就舍不得放下,一口气读完。这本书讲的什么呢?讲的是两位二十出头的大学生,发现并调查 telegram 上对未成年人性剥削的案件,她们的勇气,面对残忍的密谋者,她们没有担心过被报复吗?肯定是有的,但她们迫于巨大的压力勇敢站出来了;她们的毅力,坚持不懈地截图保留证据,想尽办法联系媒体,深入调查,接受密密麻麻的采访;承受的苦楚,被迫阅读和观看那些充满侮辱的对话、视频。

光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我们已经走向了文明,为什么还会如此多震耳发聩,令人寒心的色情视频,厌女情节、猎奇心理呢?那些十几岁的孩子,皮肤柔软,眼睛亮堂,应该是我们所有人保护和爱护的小天使啊,为什么要接受这种威胁、和不耻的对待呢?我越读越愤怒,几乎想揪着网线,穿过屏幕去质问他们这么做心理不会被谴责吗?解剖他们的大脑看看,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为什么如此冷血。巨大的利益趋势,就可以做道德败坏的事情吗?

黑暗面的吸食力太强了,我深深地呼吸,听窗外的鸟叫声都觉得刺耳。

06 李静睿的《死于昨日世界》是一本读后感集锦,里面提到不少吸引我的书,想把所有的书都记下来读一读,和刘擎的《西方现代思想讲义》一样,有意思的书很多,但总觉得时间太少,造成我像一只收集松果的松鼠,囤积一屋子的松果,不见得都能吃下肚,对「发现」这件事本身就迫不及待、充满渴望。试图从文字里汲取快乐和与众不同的体验。


实验到这里已经过半,第一反应是充实,然后想起那些偶尔抬头往窗外时的空虚,好像从霍格沃茨回到麻瓜世界的哈利波特,我很难接受哈利波特最后的结局,为什么不能一直在霍格沃茨呆一辈子呢,为什么回到麻瓜世界娶妻生子,过普通人的日子呢?

提到的书籍

  1. 《苦妓回忆录》
  2. 《打开一颗心》
  3. 《众病之王》
  4. 《癌症 : 牛津通识读本》
  5. 《置身事内》
  6. 《水浒传》
  7. 《心若菩提》
  8. 《在群中》
  9. 《麻风病人与巨变中国》
  10. 《掌握谈话》
  11. 《哈佛谈判术》
  12. 《女孩们的地下战争》
  13. 《N 号房追踪记》
  14. 《死于昨日世界》

#日常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