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普鲁斯问卷、为何读书
普鲁斯问卷
《普鲁斯特问卷》里的普通问题常常泄露了一个人的心灵秘密,他的追求、喜好甚至生命观,都通过这份问卷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而且问题没有恶意,大家都愿意回答。阅读普鲁斯特问卷最有趣的是:同样的问题,不同的人的答案却相差甚远;同样的问题,一个人此时与彼时的答案也大相径庭。
问卷并不评价任何被调查者,答题人自己也不需要评价自己,你只需认识你自己就够了,没有哪一种偏好或特质是好的或坏的、高的或低的,它们只是彼此不同而已。
有空闲时间读书,交谈和爱人。
精确表达的能力。
暂时想不到,总觉得任何事情都有解决办法。
平静而甜蜜
最近很迷陈嘉映,刚看完他的《走出唯一真理观》非常喜欢。
每年都有在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逃避心理,明明一句话就可以解除烦恼,却犹犹豫豫,优柔寡断,迟迟无法狠下心做决定。
19 年去香港看张学友的演唱会&海洋乐园
不敢做出改变,明知现状一塌糊涂,也不愿想办法解决。
贪心一点,我说三个吧,身体、头脑和回忆。
没有,我很朴素的。
肉体上的疼痛(不包含牙疼)
乐观。不是所有人都想要「积极的生活」,也不是所有人的人生意义都是「追求快乐」
驯兽师,和小动物在一起很开心。
黑眼圈和眼袋,如果没睡好会看起来很疲惫。
没有。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没有。我很难持久的讨厌或鄙视一个人,太累了。
- 温柔,温柔的人能坏到哪里去呢?
- 拥有开放的心态,乐于尝试新鲜事物,挑战固有的观点。
- 尊重女性,愿意了解她的想法,不带偏见;与她平等交流,而不是驾驭和说服。
哈哈哈哈
自信:最最重要。
坚韧: What dosen’t kill me make me stronger.
勇气: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不要做等待、沉默的那个人,主动一点。
没有。每每被问到这种问题时我都没有答案,就好像脑袋里有一个过滤器,把负面的、不开心的、不重要的事情都筛出去了。
兴趣相投,善于倾听。
爱人爱物前,先爱己。
这个问题值得思考,最好体面的无痛苦的死去。
何时:清晨、雨天。
何地:咖啡馆里、爱人的怀抱里。
没有,与其琢磨这类「假如当初」的问题,不如将力气集中在「改变未来」上。
不需要,最好的记忆都在我的脑袋和笔记本里。
给予的越多,获得的越多。
读书是一场冒险
读书和共情能力、责任感有什么关系?
共情是一种能够站在他人角度,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很大程度上是与生俱来的。后天可以通过观察,想象和思考来提升情感敏锐和感知度。责任感,是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最好。比如在工作中,格尽职守;家庭中,爱护他人,和谐共处;亲密关系中,包容接纳;但是我对萍水相逢的友邻要负什么责任呢?
写出《爱弥儿》的卢梭,把自己的九个孩子送进了福利院;哲学家罗素,私生活混乱,也曾脚踏两只船。
综上所述,共情能力和责任感并不会随着阅读量的增加而加强,它们之间没有直接关系。
那么,读书有啥用呢?我就是单纯好奇,好奇不行吗?想起前两天听的访谈节目《一个人喜欢读书,因为好奇心还没有死》
老六说到
读书其实是为了自讨苦吃,为了自己寻找那种折磨。 读书的过程中,让你体会更多的是痛苦,是孤独、自我否认、迷茫,甚至是找不到路的那种绝望感。你如果不读书,反倒会活得很快乐。 但如果说读书有点用的话,就是能够让你体会到一种痛苦。这种痛苦,如果说它有一点积极意义的话,就是能够让你抵达思想和心智的更深处。 如果你小小的心灵,小小的灵魂,需要有那么一点点冒险,需要有那么一点点刺激的话,那就去读书。
而我,恰好热爱冒险和未知。